烏戰深度解析(39):烏克蘭處境越來越危險

烏軍策略失誤

我在過去的很多篇烏戰深度分析中,包括前一篇中多次指出,烏軍一再派出小股部隊在烏南發動試探性進攻,結果一再遭受慘重損失,於是膽怯,不敢發動大規模進攻,這種策略不對。

1944年6月6日諾曼底登陸前,艾森豪威爾有沒有先派二三艘驅逐艦、500步兵試探性登陸一下?

沒有。

在D日的前夜,34000盟軍傘兵在德軍後方空降,破壞德軍通訊、補給線,摧毀對登陸地點威脅大的炮兵陣地。在登陸開始前,7艘戰列艦、23艘巡洋艦、93艘驅逐艦、1200架轟炸機、5000架戰鬥機對德軍陣地進行了二個小時的轟擊,僅空軍就投擲了5000多噸的彈藥。

然後,聯軍16萬人在80公里長的諾曼底海岸線上同時搶灘。

就這樣,在8公里長的奧馬哈海灘,美軍在D日當天就有超過2000人傷亡,其中1000人陣亡。

試想,如果艾森豪威爾像澤連斯基、扎盧日內那樣,先派出幾百、幾千人的部隊進行試探性的登陸,會有一個人活著回來嗎?

這種試探不僅會向德軍透露登陸意圖,讓德軍有所準備,而且,一旦全軍上下聽說了試探性登陸的部隊沒有一個人活著回來,大家士氣會不會受到重創?

這就是烏軍一再做的事情。

如果諾曼底登陸讓澤連斯基、扎盧日內指揮,一次次試探、一次次全軍覆沒之後,他們會得出結論:德軍在整個歐洲的防線固若金湯,現在絕不是開闢第二戰場的時候。

時至今日,他們可能還在試探,歐洲上空可能仍然飄揚著納粹旗。

艾森豪威爾沒有進行一次試探。他第一次就投入了壓倒性的兵力。

有沒有風險?當然有!要不他為什麼事先把為登陸慘敗負責的辭職信都寫好?

但他還是毅然決然地幹了。

因為戰爭不是旅遊,可以將一切細節事先計劃好,而且絕大多數情況下不會有意外。

不論你事先做多少功課,這樣大的一場戰役也必然有極大的賭博的成分。

美軍在諾曼底的所作所為,體現出一隻見過大世面的、打過無數慘烈戰爭的軍隊的膽識。

俄軍也有這樣的膽識。實際上,從二戰中和現在的烏克蘭戰場上來看,俄軍在經受極其慘重的損失後,不慌張,反而越戰越勇、越戰越善戰的能力,世界上沒有一隻軍隊可以與之相比,因為歷史上俄軍經受的許多慘重損失,比如蘇德戰爭的頭六個月蘇軍就損失了400萬軍隊,美軍從來沒有經受過,所以我們不知道美軍在半年損失四百萬人後會不會氣餒。

沒有美軍、俄軍這種膽識,就不要打大仗。現在這個年代,投降不會被滅種,照樣可以活得不錯。

烏克蘭不聽美軍建議,一再先派小部隊試探性進攻,在遭受慘重損失後士氣低落,猶豫不決,打打停停,停停打打,充分體現了一隻從來沒有打過硬仗的軍隊的膽怯和無知。

不徹底改弦更張,烏克蘭沒戲

如果你不懂戰爭,你會看到烏克蘭現在連連勝利,令人振奮,克里米亞、俄國本土一再遭受空襲,到處升起蘑菇雲。

但如果你懂戰爭,你會明白,俄軍和俄國本土現在所遭受的損失只有象征性的意義。對俄國的戰爭能力造成的損失,要到小數點後面好多位才能找到。

二戰中從1942年起,尤其是1943年後,盟軍基本掌握了德國上空的製空權,對德國進行了不停歇的、大規模的空襲,常常一次派出上千架大型轟炸機,德國本土被炸得體無完膚,50萬德國人被炸死,接近人口的百分之一。但在整個二戰期間,一直到接近德國投降,德國的軍火工業的產能一直在穩步上升。

烏克蘭對俄國戰爭能力的摧毀程度,永遠不可能達到盟軍當年對德國摧毀程度的十分之一。不僅因為烏克蘭沒有這個能力,俄軍的持續提升的防空能力不會允許這個情況的發生,也因為北約不會允許這個情況的發生,因為沒到這個程度,俄軍就會使用核武了。

所以,烏克蘭現在的做法,就是單靠北約長程導彈來打擊俄軍後方,對他們贏得戰爭不會有任何明顯作用,反而有激發出戰鬥民族同仇敵愾的決心的危險。

“就這樣,有什麼不好?”

有讀者說:“烏克蘭本來就比俄國小,本來也不應該期望他們橫掃俄軍。就這樣僵持著,慢慢消耗俄軍,不也挺好?”

這些讀者的假設,是俄軍一直乖乖待在戰壕裡。你打他們,他們死扛著,你不打了,他們在戰壕裡耐心地等著你下一次再來打。

但問題是,任何一隻有膽識的軍隊都不會這樣。正如我在《烏戰深度解析(35):烏軍的另一種打法》一文中所說,你不猛攻敵人,敵人喘過氣來,主動發起進攻,你就失去了戰場主動權,你就開始被敵人牽著鼻子走。

即便是你本來有著風捲殘雲一樣的優勢,只要你不乘勝追擊,不說“我們是精疲力盡了,但敵人比我們更慘,我們必須堅持進攻”,那麼敵人往往就緩過氣來,最後打敗你。漢尼拔在坎尼之戰中全殲羅馬精銳15萬人,通往羅馬城的大路敞開,羅馬舉國恐慌,如果他乘勝進軍羅馬城,攻陷有很大可能。但他低估了羅馬抗戰的決心,以為羅馬在無軍可戰、無險可守的情況下會願意談判,結果給了羅馬喘息的機會,最終他流亡天涯仍被羅馬追到,服毒自盡,而他的祖國迦太基則被滅種。美國獨立戰爭中久經戰陣的英軍面對北美民兵開始有壓倒性的優勢,但英軍統帥不願把仗打得太殘酷,結果美軍喘過氣來,最終反敗為勝。

古今中外,沒有大國之爭中一方面對強敵專心防禦,得禦強敵於國門之外的。在專心防禦而且防禦得很成功的例子裡,防守一方都是有著壓倒性優勢的大國,比如修建中國長城的秦朝和修建英格蘭長城的羅馬。那是強國因為懶得整天被土匪的游擊戰所困擾而修建的。而敵人一旦強大到一定程度,防守就不夠了,就需要主動出擊了,所以漢武帝才沒有選擇加固長城,而是選擇出塞,深入匈奴腹地尋求決戰。

戰事亦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甚至不進則潰。

現在烏克蘭開始疏散庫皮癢斯克的居民,說明俄軍在烏東發起的攻勢有可能重新佔領烏軍在去年九月的哈爾科夫大反攻中收復的領土。這就是一年以來烏軍優柔寡斷無所作為的後果。

要知道,烏軍以往取得的二場勝利所面對的俄軍都不是現在的俄軍。在基輔保衛戰中,他們面對的是極其輕敵、以為烏克蘭老百姓會簞食壺漿以迎王師、沒有做任何準備的俄軍。在哈爾科夫大反攻中,他們面對的是沒想到烏軍敢進攻,因此兵力極其空虛的俄軍。現在他們面對的是越戰越勇、越戰越善戰、充分準備、枕戈待旦的俄軍。現在的俄軍比起美軍來仍然是一塌糊塗,但對烏軍來說,似乎已經讓他們一籌莫展,越來越害怕。

俄軍的兵員供給、訓練程度、武器尤其是新式武器在不斷增強,西方老百姓對援助烏克蘭正在變得越來越不情願,質疑、反對的聲音開始在民間、政界越來越多。烏克蘭如果不能改弦更張,她的未來會越來越危險。

除非像我在《烏戰深度解析(38):烏軍反攻受挫》中所說,普京做自殺性的蠢事。

5 thoughts on “烏戰深度解析(39):烏克蘭處境越來越危險

  1. 问题是,中国体量太大,做事方式太不同。就算完全遵守规则,美国中产阶级也受不了。我认为自2010年以来的民粹主义给美国的震荡是美国精英阶层放弃中国,转向国家利益的最主要原因之一。中国给美国带来的只是地缘挑战和美国内部矛盾激化。如果这次不是中国转变方向,美国根本无法大刀阔斧的逆全球化。一直以来,自由贸易声音一直压倒国家利益。在美国有代表富人的,有贿赂穷人的,甚至有迎合没身份的,就是没人代表大部分人。这个势头的扭转是美国百年大困境的突破口。楼主说美国曾一心想帮中国富起来,对美国长远有利。现在,中国想倒回去美国都不干了。离得越远越好。

  2. 是的,甚至也没心思要颠覆xxx的政权,只是需要按照游戏规则好好玩。但是这来了几个不按照规矩斗地主的。。。
    不要再迷信政府了,人要找到真正的自我,找到自己生活的信仰。

  3. 对厉害国,美国要的是 一,它不能破坏美国的全球制度,甚至挑起战争。二,它不能继续全球化掏空美国中产阶级的路子。那是什么?就是北朝鲜。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全球化就是美国精英阶层抛弃本国人民,到未来最大对手的中国去赚钱。养肥了美中两国的精英,弄烦了发达国家的普通人,壮大了对手的实力。中国的普通人无非也是华尔街的韭菜。讽刺的是,拜登说很久以来这是我们第一次投资我们的人民。“这是我很久以来第一次陪老婆孩子吃饭”。 跨国资本恰恰是在1989年以后的低人权、低环保的环境里赚得不知所以。2016年美国汹涌的民粹主义,他们还高枕无忧。美国给中国讲课,就如同男人跟小三说“我不背叛我的家庭” “那你这40年来在我这里干什么”。

    但有一点必须认识到。美国人通过民主制度使得美国精英改变了他们的策略。这恰恰就是民主的自我革新的体现。你会发现,最终被落下的是中国的韭菜,不是美国普通人。这是他们在各自国家权利的体现。海内外头脑发热的中国人看到美国凋零的景象,就得出中国取代美国的结论,实则梦游。一个国家怕就怕集体糊涂,集体发麻、发疯。可以说,只要不发生战争,美国就躺赢了。要达到我开始说的两个目标,根本不需要搞垮中国。

  4. 各种媒体关于俄国的经济情况讨论的并不多,也许是没法深入了解。但是这制裁了一年多了,磨磨叽叽的,也没把俄国搞垮。也是挺奇怪的。别到时候自己先挺不住了。
    对于厉害国,同理。

  5. 这就是mearsheimer 说的西方的愚蠢。他认为北约东扩是造成战争的主要原因。默克尔曾经说过普京会视此事为宣战。但美国一步步把乌克兰变成北约的一部分。他还认为在印太地区成为主要问题的时候,弄出一个乌克兰,会分散西方的精力。那么如果俄国在乌克兰获得了成果,中国就会更加走向与西方抗衡。台海就会更加危险。种种迹象表明中国经济会衰退,那么民怨会助长民族主义。这会不会造成CCP生存危机,进而铤而走险的武统,还说不准。总结,乌克兰失败将是这次地缘政治局势的转折点。世界更危险了

留下评论